刚刚在入学前为子女支付了学费、住宿费、伙食费和教材费的家长们,马上又要操心该如何管理孩子的日常零花钱。这些「小钱」用处虽不起眼,多是清洁用品、文具、洗衣、社交之类,但汇聚成每月的固定支出后,对家长和孩子的理财能力都是考验。特别是那些刚刚得到「自主消费」权利的大孩子们,这是他们漫漫理财路的重要起点。
孩子全独立 家长只救急
在该不该给大学生子女零花钱上,家长中意见不一。家住纽约长岛纳苏郡的海恩斯(Lisa Hynes)表示,「我们不会给孩子们零花钱,付学费就已经是最大的资助了。我不相信他们在校的所有的时间都需要读书,周末、暑期都应该去打工挣自己的零花钱」。海恩斯的两个儿子分别就读於纽约州的两所公立大学,他们从高中开始打零工,在冰淇淋店、汽车修理车间工作,对「自给自足」的勤工俭学方式驾轻就熟。
海恩斯坚定认为孩子应该早日经济独立,但同时也强调家长要和孩子做好沟通,「毕竟还是孩子,我不希望他们为了挣零花钱陷入困境。」海恩斯和丈夫在孩子离家前与他们说明一旦孩子生病或学业负担过重无暇打工时会给予他们适当的资助。他们每年还会将圣诞礼物、生日礼物折算成现金,存入孩子的帐户以备急用。
资助入帐户 边用边学习
来自斯坦福大学的调查数据显示,除学费和住宿费之外,该校学生的年均个人消费为2325美元。对於大学新生来说,应付课业的同时,还要通过打工来筹措这笔开销的确颇为挑战。来自加州约巴林达市(Yorba Linda)的吴女士为孩子办里了单独的支票帐户,将零用钱、来自长辈的压岁钱、孩子自己在学校获得的奖金、以及孩子在假期打工的工资存进户头,由孩子学习自己支配金钱。「我还在孩子具备初步的理财能力之后,给他开了一个小额股票帐户,让他学习和获得投资经验」,吴女士补充。
今年9月开始在田纳西州范德堡大学就读的新鲜人何羿扬同学需要每周为学校球场工作10个小时,以换取学费半额的奖学金。何太太表示在送孩子入学时就已经购买齐了多数生活用品,同时为儿子开立了支票户头,存入了500元零花钱,「他可以使用销帐卡。不过他吃饭加入了校内的就餐计画(meal plan),几次上亚马逊网店买书我用信用卡帮他付了款,开学这两周没见他有其他花销。」和许多家长一样,何太太一次性在学期初为孩子存入一笔零花钱,希望他们籍此逐步学会理财,「等他慢慢成熟点,我希望他能申请自己名下的信用卡,累积信用」。
理财专家建议家长鼓励孩子们在适当的时候申请信用卡,因为在校园内申请信用卡较容易。同时以此训练孩子为自己的帐户负责、学习管理信贷额度、养成按时还款的习惯。
预算因人异 合理控开销
2013年底州立大学网(www.stateuniversity.com)的统计数字显示,大学生平均月收入757元,其中包括打工所得、家长资助和其他来源。75%的学生边就学边打工,这其中20%的学生拥有校内工作,42%的学生选择假期打工。收入中来自家长的资助只占小部分,为每月154元。
今年9月开始,在佛州就读瑞林艺术与设计学院(Ringling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二年级的露希同学将从管理学校电脑室的工作上获得每月300元的报酬。露希计画用这笔钱支付她的日常零用,「如果还有剩下来,就存起来未来和朋友去旅行用」。此前露希的零花钱由父母资助,「孩子是学习美术专业,书籍比普通学校要贵,因此我在零用钱上给她较宽松的帮助。不过我家小姐太节俭了,一个月400元的零用钱从来都是花不完」,母亲张女士告诉记者。
专家建议家长在与孩子讨论给予多少零花钱时,多浏览学校网站上的费用指南信息,此类开销的多少常因具体学校和专业而有所不同。大学时代除了汲取知识,是学习制定预算和其他财务技能的好机会,父母应该着意帮助孩子列出消费预算,并就预算限制达成一致,找到节俭自立和过度铺张之间的平衡���。
来源:worldjournal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