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繁体 商家登录

【稀土策略】中国与各国迥异的「稀土」策略,已让美中贸易变成焦土作战

10/29/2025 4:30:42 PM     浏览 613 次

美国白宫已正式宣布美国总统川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10 月 30 日於韩国釜山会面,在此之前,川普也先与东协国家以及日本等国的领导人举行会面。川普 26 日在马来西亚出席东南亚国协(ASEAN)峰会前,见证「泰国-柬埔寨和平协议」签署,同时,宣布与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及越南达成六项协议。
除了美国与四国的双边贸易协议外,更重要的是,美国也宣布与泰国和马来西亚在关键矿产与稀土的合作协议,这也是美国与澳洲签署了美澳关键矿物与稀土供应安全合作架构后,再度与其他国家达成关键矿物的合作开发协议。
由美国逐步与其他国家达成关键矿物的合作开发协议可知,美国加速寻找中国以外的矿产来源国,以降低中国以稀土的出口管制为武器来威胁美国与其他国家的伤害。然而,在短期内,中国若持续以稀土最为反击美国关税的工具,全球的供应链厂商仍会受到影响,因此,美国政府在与中国进行贸易谈判时,稀土仍是重要的议题。
就稀土管制而言,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已对外宣布,美、中第5轮贸易谈判已就关税、稀土、大豆、TikTok等达成共识。换言之,若美、中谈判有初步结果,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在短期内应不会实施,美国也不会在11月1日对中国加徵100%的关税。
中国以市场做为经济胁迫工具的效果已大幅缩小
虽然美、中两国可能会暂时停止进一步的相互制裁措施,但是,美国与中国的谈判未有实质的进展,却是事实。对中国而言,面对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尚无法解决的情况下,中国政府面对产业生产过剩的问题也未提出有效的对策。由於中国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持续,因此,中国要采取以「市场」来对外国进行经济胁迫的工具,已不具威胁性。
中国过去以市场来对澳洲、立陶宛、欧盟与我国进行经济胁迫的例子非常普遍,例如,我国的凤梨与龙胆石斑、澳洲的红酒与牛肉、立陶宛的莱姆酒,以及欧盟的汽车产业。除了农业与制造业产品外,中国观光客与学生也成为中国对於外国观光业以及教育服务业进行经济胁迫的工具,包含中国在外国学校设立的孔子学院。
然而,在中国经济持续衰退的情况下,以市场为经济胁迫的经济效果已逐渐降低,因此,稀土这类关键矿产的出口管制就成为中国可与美进行谈判的少数筹码。对美国而言,稀土的出口一旦受到中国管制,企业在短期内会受到伤害是无可避免的,因此,美国也必须要与更多国家合作来开采稀土以避免中国持续将稀土的出口武器化。
对等关税后,美、中领导人出访的东南亚国家高度重叠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稀土的合作议题外,越南、马来西亚与柬埔寨是在今年四月美国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后,习近平首此出访的三个东南亚国家。越南、马来西亚、泰国与柬埔寨也是多次被美国政府提及有帮中国产品进行洗产地或违规转运的国家。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也在今年5月底宣布上述东南亚四国的进口产品对美国本土太阳能产业造成伤害,自今年六月起,美国政府针对来自上述四国的太阳能电池与模组课徵高额关税,柬埔寨的关税更高达3,521%。因此,美国总统选择与越南、马来西亚、泰国与柬埔寨达成双边协议的做法也说明,美中贸易谈判并不容易。
最后,虽然国际社会仍然相当关注川普与习近平的会面与可能宣布的成果,但是,从川普出访马来西亚与日本的讨论议题观察,确保稳定供应稀土等重要矿物有关的合作文件是此次川普出访的重要工作,在各国愿意与美国合作开发稀土,但中国却是以稀土管制为与美谈判工具的情况下,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对美政策是完全不同的,因此,若美、中二国的谈判没有显着的进展,应不令人意外。
科技新报
图档来源 : 123rf.com


把此文章分享到:

关於 杨索宇律师事务所─劳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