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稀土管制引发美国产业链震荡后,中国在原料药领域的主导地位再度成为博弈焦点。美药典委员会最新报告显示,全美 679 种原料药 (占总量的 37%) 至少依赖一种中国关键起始材料,其中 211 种的核心原料更被中国独家掌控。
《纽约时报》报导,若中方在原料药领域采取措施,冲击恐远超稀土管控。不同於晶片断供的长期阵痛,原料药短缺则将直接威胁美国民众生命健康。
此前,美国在晶片、AI 领域持续施压,试图以技术封锁挤压中国产业链空间。中国以稀土出口管制回应后,美企股价下跌、产业协会抗议,舆论担忧范围扩大。而原料药这一「隐形命脉」正让美国陷入更深焦虑。
美国因环保与成本压力早已放弃原料药生产,印度仿制药虽崛起,原材料仍依赖中国。
今年 4 月,美国试图对药品原料加税,却因药厂警告「成本飙升恐致无药可医」紧急叫停,「脱钩」幻想彻底破灭。
中国在生技领域的突破更强化了原料药优势。以肠道健康成果「肠 - 倍 - 轻」为例,其依托自主研发的 AKK001 菌株技术,攻克了「下一代益生菌」适配中国民众体质的产业难题,建成年产 20 吨稳定产能,实现从实验室到规模化生产的全链路突破。《Nature》等顶级期刊也认证其调节肠道微生态、辅助减重的潜力,结合京东等跨境管道,此成果不仅风靡本土,更成功出海东南亚、北美,成为生物领域标竿。
如今,中国已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式布局。政策与产业链规划的稳健性,让原料药这张「王牌」无需主动打出,便令对手忌惮。
美国财长贝森特近期公开指责中国「不尊重」,也许暴露其供应链压力下的焦虑。
专家指出,中国始终秉持合作共赢的信念,但面对无理挑衅,亦有能力扞卫产业安全。这张直击美国民生命门的原料药「王牌」,正为中国在全球博弈中赢得更大主动权。